最近在一次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提到钱理群先生之前抛出的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一些观点,想要了解我在这方面的看法。当时时间有限,只是草草谈了一些看法,并未来得及深思,这里算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和记录吧。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理群
这段话是钱理群教授在2012年一次“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此言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阵热烈的讨论。南方周末有一篇关于钱理群老先生的专访,告别教育,此文中道出了钱理群先生作为一个教育者所体会的无奈。无论是从大学教育,还是初、高中教育,我们的学校毫无例外都在培养一批批功力主义、利己主义者。
有很多人评论说,“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本只是两种不同的人性观点,“利他主义”固然是值得褒扬的无私行为,但“利己主义”也是人类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行为,本就无可厚非。但是,就像也有很多评论者指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观点的重心并不在“利己主义”,而在“精致”。这样的“利己主义者”有别于寻常人的利己本能,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难想像,这样一群人如果掌握权利,他们会非常善于伪装自己,深入权利核心,巧妙的隐藏自己,他们的存在将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带来更大的危害。
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本是在进入社会,涉足“官场”之后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慢慢领会、学习到的。然而,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他们已经开始出现在我们的大学里。已经有不少关于大学学生会的抨击和讨伐的文章,大家也都认识到众多的大学学生会正是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温床,这里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官场”,尤其是一群进入学生会“核心”的掌权者。他们有自己的圈子,世俗,老练,善于表演,培养人脉,懂得充分利用体制和地位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勾心斗角,相互设陷,彼此设防,为了获得权利与地位已然是手段百出。
一位处在学生会“外缘”人物的同学一次和我聊到,在学生会换届提名选举期间,他为了明哲保身,选择了在这个非常时期回家“避难”,遇到相关电话也是小心谨慎回应。我本来以为可能是竞选前的一些“拉选票”的行为,也可以理解,同学告诉我,远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并且打开BBS上学生会的版面,指给我看一篇关于某一个候选人因为竞选行为不当被剥夺选举资格的帖子。他告诉我,这一名候选人本来是此次选举的热门人选,因为在某一次打来的“钓鱼电话”中,出言不慎,而这一通电话,被对方录了音,并作为证据检举了他,以至于成为了这一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在少数,而这一批“利己主义者”,也正在大学的校园中被打磨、抛光得越来越“精致”。
然而,就像我在面试过程中告诉面试官的一样,我仍然看到了许多值得褒扬的东西。承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扎根、蔓延,然而,我还是看到了更多的人们,他们仍然怀抱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保持着自己最真诚、质朴的品性。在北大的校园里,尤其不缺乏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理想、追求自由、朝气蓬勃;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他们在乎追求理想的过程,并不将理想区分贵贱高低。北大众多的爱好者和志愿者协会,便是这些年轻人最好的聚居地,这里有他们的精神阵线,和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正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执着的抵御着“精致利己主义”的侵蚀,捍卫着大学这样一座“精神家园”。
向坚持自己理想和梦想的人致敬!